黄芪
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基原: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
性味归经:甘,微温。归肺、脾经。
功能主治: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用法用量:9~30g。
药理作用
“
1、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1)对体液免疫的作用
10~25g/kg黄芪煎液可增强正常小鼠和泼尼松小鼠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增加环磷酰胺小鼠血清溶血素抗体生成能力。黄芪多糖(APS) 可使小鼠胸腺和脾内T细胞数增加,而IgG的产生更需T细胞参与,给小鼠口服黄芪液,对免疫反应早期阶段的脾脏抗原结合细胞(包括T细胞、B细胞的前体细胞)有促进作用,以绵羊红细胞免疫后的小鼠IgG抗体产生增加,脾溶血空斑数增加或呈调节作用,此外黄芪制剂喷鼻后,鼻分泌液中IgA明显上升,正常人服用黄芪浸膏片后IgM、IgE显著增加。
(2)对细胞免疫的作用
胆总管结扎3星期后大鼠血中T细胞表型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T细胞表型CD4减少相对更明显,血清IL-2水平亦明显下降。腹腔注射黄芪2星期可使大鼠T细胞表型CD3,CD4和CD8升高至接近正常,纠正IL-2产生的受抑状态。用黄芪注射液20ml,每日1次静脉滴注,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显著提高,黄芪注射液能显著提高肺结核患者细胞免疫水平。阻塞性黄疸大鼠模型腹腔内注射黄芪每日250mg/kg,2星期,血中T细胞表型CD3,CD4,CD8含量升高至正常水平
(3)对自然杀伤(NK)细胞的影响
膜荚黄芪注射液与人血淋巴细胞预孵18小时,对NK细胞活性有明显促进作用,并有剂量依赖性。黄芪0.1~1mg/ml与人脐血干扰素(P-IFN) 103~104u联合应用,可使NK细胞活性提高5~6倍,但浓度过大则可轻度抑制NK细胞毒活性,黄芪对NK细胞活性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诱导淋巴细胞产生γ干扰素(γ-IFN) 介导的。黄芪培养3种肺癌细胞株后,细胞株IL-2及γ-IFN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2、对机体代谢的影响
(1)延缓衰老作用
对人胎肾或乳小鼠肾细胞培养,加0.5%蒙古黄芪煎剂者,活细胞数均比对照组高,对金黄地鼠肾细胞培养,可延长细胞在体外生长的寿命长达1倍左右。对培养的人胎肺二倍体细胞的寿命,对照组生长的寿命为66代,加入0.2%蒙古黄芪煎剂可延长为88代,平均延长1/3左右,而且还可延长每代细胞的维持时间。老龄(28~30月龄)大鼠外周血淋巴细胞和脑组织β肾上腺素受体明显低于5~6月龄大鼠,如于饮水中加入膜荚黄芪煎剂每日0.25g/只,长期饮用,则可使β受体密度上调。定期吸入臭氧产生衰老模型小鼠肠道内双歧杆菌和肠球菌减少,灌服膜荚黄芪煎剂0.5g/只,共20日,可使该两种菌基本恢复正常。
(2)抗氧化作用
黄芪对二甲亚砜体系产生的氧自由基信号有强抑制作用,3%的生黄芪提取液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为40.6%,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对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可达90%以上,说明黄芪是氧自由基的良好清除剂。近年来大量实验研究证实,黄芪的有效成分——黄芪总黄酮和黄芪皂苷均有良好的抗氧自由基作用。在大鼠缺血10分钟、再灌注10分钟模型上,利用低温电子自旋共振波谱仪观察到,黄芪总黄酮可使冠脉流出液中的自由基明显减少。在结扎大鼠冠脉前降支造成的MIRI模型上,亦可观察到黄芪总黄酮能够降低缺血心肌组织中丙二醇(MDA)的含量,从而进一步证实了黄芪总黄酮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和抑制脂质过氧化的作用。黄芪皂苷可使MIRI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含量明显增高, 脂质过氧化物(LPO) 和氧自由基波谱信号降低,表明黄芪皂苷具有良好的清除氧自由基作用。
(3)对核酸代谢的影响
膜荚黄芪煎剂在体外对3H-尿嘧啶核苷(3H-UR) 掺入大鼠肝细胞RNA有促进作用。腹腔注射APS200mg/kg可使小鼠肝、脾细胞中碱性核糖核酸酶(RNase) 活性显著下降,提示RNA前体3H-UR掺人量降低,转录作用并未增强,RNA含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RN酶活性降低致RNA分解代谢减慢所致。膜荚黄芪所含黄芪苷Ⅰ(AS-Ⅰ)灌服80mg/kg,每日2次,共3次,使小鼠再生肝DNA含量明显增加。小鼠腹腔注射APS对DNA的代谢无明显影响。
(4)对蛋白质及其他代谢的影响
小鼠灌服膜荚黄芪煎剂10日,能显著增加3H-亮氨酸掺入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速率,而对蛋白质的含量无影响,提示黄芪可促进小鼠血清和肝脏蛋白质更新,其有效成分可能是其中的多糖。小鼠腹腔注射黄芪多糖APS可使葡萄糖负荷小鼠血糖水平明显降低,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血糖升高,而对苯乙双胍所致低血糖也有显著对抗作用,表明黄芪对血糖具双向调节作用,但对胰岛素性低血糖无明显影响。豚鼠灌服黄芪煎剂对肝细胞微粒体和小肠黏膜匀浆中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有明显抑制作用,但对肝7α-羟化酶活力无影响,对血清总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浓度也无明显影响。
3、对造血功能的影响
小鼠灌服膜荚黄芪煎剂20g/kg,共10日,对失血性贫血和乙酰苯肼所致溶血性贫血均能使外周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加,对环磷酰胺所致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有促进其恢复的作用,能增加网织红细胞数和骨髓有核细胞数。
4、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黄芪冻干粉可明显增加冠脉血流量,显著减慢心率和降低心搏幅度。利用大鼠乳鼠心肌缺氧缺糖/复氧复糖损伤模型,通过对心肌超微结构观察发现,黄芪能有效保护“再给氧”心肌细胞,尤其对线粒体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在缺氧前加药保护,可使线粒体大小均匀,线粒体嵴及内外膜清晰完整,肌原纤维及横纹可见;在复氧时同时加药,对线粒体亦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研究还表明,黄芪能明显减低乳酸脱氢酶(LDH) 的释放量,改善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黄芪皂苷对化合物所致培养心肌细胞损伤也有保护作用,可保护线粒体并能较大程度地恢复线粒体的活性值。
5、抗血栓作用
皂苷TSA可显著延长电刺激大鼠颈总动脉形成血栓的时间,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提高PGI2和NO水平,降低TXA2/PGI2比例。说明TSA具有显著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提高PGI2和NO水平有关。
6、抗病毒作用
黄芪煎剂不论灌胃或鼻腔给药均对小鼠I型副流感病毒感染有一定保护作用。蒙古黄芪不同提取部分试验结果表明,AⅠ、AⅥ和AⅦ对Ⅰ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 有抑制作用,AI和AⅥ对HSV-2有抑制作用。AⅥ在体外不能直接灭活HSV-1,但能抑制已感染细胞的病毒复制。AI为醇提取液,含氨基酸、黄酮类、苷类、生物碱及多糖等,AⅥ主要含黄酮类,AⅦ主要含苷类。黄芪在细胞外对大鼠心肌细胞柯萨奇病毒无直接杀灭作用,但药物预先作用于心肌细胞48小时后,均可降低感染病毒的心肌细胞对病毒的敏感性。黄芪对感染病毒心肌的保护作用与钙拮抗作用有关。早期使用药物可改善感染细胞的Ca2+平衡,从而有可能减轻感染细胞的Ca2+继发性损伤,又可抑制感染细胞中病毒核酸的复制。
7、抗癌作用
以3-甲基胆蒽碘油溶液诱发大鼠肺癌,在此过程中给大鼠肌注黄芪注射液,每日1次,共175日,黄芪组的发癌率为16.28%,显著低于对照组(51.52%)。自发产生黑色素瘤B16小鼠腹腔注射蒙古黄芪多糖APS, 可使荷瘤鼠生存期从15.71日延长至21.57日,如与IL-2/LAK细胞合用则可延长至24.86日,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8、抗关节炎作用
佐剂性关节炎(AA) 大鼠血清MDA、白介素-Ⅰ(IL-1) 和亚硝酸盐量明显升高,且MDA和白介素-Ⅰ(IL-1)与AA鼠非致炎侧足肿胀度呈明显正相关。黄芪总黄酮全程或1星期的阶段性治疗在发挥抗炎作用的同时,均可使AA鼠过高的MDA、白介素-I(IL-1) 和亚硝酸盐降低。
9、抗炎与镇痛作用及作用机制
黄芪总苷可使角叉菜胶诱导大鼠气囊炎症的渗出液量,中性白细胞游出数和蛋白质渗出量显著减少。对His、5-HT引起的小鼠皮肤血管通透性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可显著降低大鼠角叉菜胶气囊炎症渗出液中PGE2含量。黄芪总苷尚可减少渗出液中IL-8的含量,降低渗出液及中性白细胞中PLA2活性, 减少中性白细胞生成。此外,黄芪总苷还可减少渗出液中NO的生成量。黄芪总苷可显著抑制小鼠福尔马林致痛后第二时相的疼痛反应,致痛前4小时给药效果最佳。黄芪总苷的镇痛作用不受纳洛酮的影响。
”
临床组方
用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00~17:00)
010-5876-8157药物警戒(不良反应及质量反馈):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00~17:00)
010-6168-3888 转 8086 或 8128(其他时间)13301266788
点击在线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收集表
其他事宜请拨打:
010-6168-3888 转 8080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