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丸
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
基源:白蘑科真菌雷丸的干燥菌核。
炮制方法:洗净,晒干,粉碎。不得蒸煮或高温烘烤。
性味归经:微苦,寒。归胃、大肠经。
功能主治:杀虫,消积。用于绦虫病,钩虫病,蛔虫病,虫积腹痛,小儿疳积。
用法用量:15~21g,不宜入煎剂,一般研粉服,一次5~7g,饭后用温开水调服,一日3次,连服3天。
药理作用
“
1.驱绦虫作用
雷丸中含有一种能使绦虫虫体坏死的蛋白酶,所含蛋白酶约3%,可溶于水,在肠道弱碱性(pH8)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分解蛋白质的作用,加热失效,能破坏绦虫头节,对牛肉绦虫、猪肉绦虫和犬绦虫均有作用。临床也证明内服20g雷丸粉,每日3次,连服3日,基本可根治。
2.抗滴虫作用
单味雷丸粉除驱除绦虫外,对肠道滴虫也有效。在含5%雷丸煎剂的培养液中,大部分滴虫颗粒化变形。
3.对蛔虫和钩虫作用
50%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猪蛔虫产生明显的抑制。雷丸粉内服对钩虫病有明显疗效。
4.增强免疫作用
雷丸多糖(S-4001)对多种动物实验模型,具有明显的抗炎症作用,用后血浆皮质酮含量明显增高,但肾上腺中抗坏血酸含量却无改变,可能S-4001不影响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而是促进皮质激素释放或阻止其代谢消除。小鼠皮下注射S-4001,能明显增加刚果红染料在血中的廓清;对绵羊红细胞免疫的小鼠能明显增加其血清半数溶血值。表明S-4001能增强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5.抗癌作用
雷丸提取出的蛋白酶(含量约5%)肌内注射或腹腔注射,对小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33.3%~69.3%,显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
临床组方
《经验前方》
下寸白虫 雷丸一味。水浸软去皮,切,焙干为末。每有疾者,五更初先食炙肉少许,便以一钱匕药,稀粥调半钱服之。
《圣济总录)雷丸散
治三虫 雷丸(炮)一两,芎劳一两。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一钱匕,空腹煎粟米饮调下,日午、近晚各一服。
《中国药用真菌》
治脑囊虫病 雷丸94g,干漆30g,山甲30g。以上各味共研细末,水飞成小丸。日服2~3次,每服30~40粒(共重5~7.5g),用黄酒30~62g作引子,4~6个月为1个疗程。
《千金方》二物通汗散
治少小有热不汗 雷丸四两,粉半斤,捣和下筛,以粉儿身。
《圣济总录》雷丸丸
治牡痔生鼠乳疮 雷丸、鹤虱(炒)、白矾灰各一两,皂荚针灰、舶上硫黄(研)各半两。上五味,捣研为散,醋煮面糊丸,如梧桐子大,以雄黄末为衣。每服二十丸,空心食前麝香温酒下。
本文仅供学习参考,文中部分内容及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用药咨询: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00~17:00)
010-5876-8157药物警戒(不良反应及质量反馈):
(工作日,周一至周五 09:00~12:00 13:00~17:00)
010-6168-3888 转 8086 或 8128(其他时间)13301266788
点击在线填写药品不良反应收集表
其他事宜请拨打:
010-6168-3888 转 8080
微信公众号